大钟寺古钟博物馆

(2009-3-12 11:06:59)

每逢新年,大钟寺都要敲响永乐大钟,辞旧迎新。对于此事,全国人民貌似已经习以为常了,即使身处北京,大多数人也从未因此对“大钟寺”多一点点好奇,提起它想到的无非是金五星、家具广场还有城铁站。大钟寺,原名觉生寺,始建于清雍正十年正月(公元1733年),两年后建成。因寺内存有一口明代永乐年间铸的大钟(永乐大钟),所以俗称大钟寺。当年的大钟寺“右隔城市之嚣,左绕山川之胜,为寂静清修之地”。现如今,这里的喧嚣程度堪比西单王府井,北京城摊大饼的功夫真是令人乍舌。

大钟寺古钟博物馆

大钟寺自始便有一股皇家气派,山门上高悬一块青石匾额,上刻9条穿云飞龙,正中为雍正帝御笔"敕建觉生寺"。那个时候,每逢久旱无雨,皇帝必定亲赴寺里拈香祈雨,久而久之,这里就成了固定的祈雨场所。大钟寺不但是佛教徒的佛事场所,同时又是享誉京城的八大传统庙会之一。

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古钟

说到此可能有些糊涂,为什么明朝铸的大钟却挂在清朝的庙里呢?原来,永乐大钟是明朝铸的没错,那会还没有觉生寺呢,钟就一直挂在西直门外的万寿寺里。直到清乾隆八年,才将它挪到了觉生寺。在那个没有任何现代化起重机械的年代,把这个重达46吨的大家伙完好无损地从西三环弄到北三环,可以想见移钟工程得有多艰苦。据说,当年的工人们在移钟路线上每隔半里打一口井,入冬以后拎井水出来泼在路面上形成冰道,把大钟从冰上拖到觉生寺里。这还不算完,还需在钟下面一点一点垫土,把钟架高,直至能挂在钟架上,最后把垫土撤掉,整个工程才算完工。

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大殿

大钟寺的后院就是专门为了永乐大钟而建的双层钟楼。上层圆形,下层方形,楼内有梯盘旋而上,取天圆地方之意。乾隆皇帝亲题的“华严觉海”大匾高悬于钟楼之上。1957年北京市政府将大钟寺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80年2月建立大钟寺文物保管所。1985年10月5日辟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。但其实,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,这片古刹都看不到除夕夜那么热闹的场面,它当真成了闹市中的隐者,用高墙和古树细密地守护着历经数百年的钟与佛。